要闻快报

恒逸石化2023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608.24万 科技赋能绿色化工产业

发布时间:2023-08-24

近日,恒逸石化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恒逸石化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43.1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08.24万元,其中二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23.61万元,环比一季度增长18.34%,公司总资产1,132.5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51.26亿元。

供需格局持续向好 经营状况逐季改善

炼化板块方面,从需求来看,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经济恢复高增速,东南亚成品油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东南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是全球最大的成品油净进口市场。

从供给来看,根据Platts(普氏能源咨询平台)数据,2020~2023年期间,受公共卫生事件和能源结构转型的影响,东南亚和澳洲地区有超过3,000万吨的炼能退出市场,且未来东南亚地区新增产能供给不足,2022年为东南亚炼厂产能供应的断档期。2023年以来东南亚炼厂没有新增产能投放计划。根据IEA数据,全球范围内宣布在2022-2028年关停的炼能预计为160万桶/日。2022年炼厂利润升至历史高位,目前海外炼厂开工率已基本反弹至高位水平,部分中国和中东新炼厂有投产,但仍无法弥补产能减少带来的供需缺口。

由于东南亚各国未来新增炼化产能投放有限,且东南亚本身存在成品油缺口,预计未来供需将持续偏紧,文莱项目文莱炼化项目有望大幅受益。

2023年以来,东南亚成品油裂解价差不断修复,尤其是柴油价差恢复至高位。恒逸石化公告中显示,文莱炼化项目紧跟新加坡市场成品油裂解价差波动,及时调整产品生产比例,在其他油品价差弱于柴油的市场行情下,今年进一步提高柴油的产出比例,力争实现利润最大化。

聚酯板块方面,从需求端看,随着国内消费逐渐复苏,纺织服装下游需求已经持续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上半年,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22.76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有所加快,纺织服装零售额6,834亿元,累计同比增加12.8%,快于社会零售品增速。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推动纺织服装、服饰业等终端消费性支出提高。国内需求仍在稳步复苏,预计三季度需求旺季将提振聚酯板块表现。从供给端来看,未来落后产能将进一步加速出清,行业准入门槛将进一步加大,聚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也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更趋良性。

恒逸石化公司参控股聚合产能1,106.5万吨:其中聚酯瓶片(含RPET)产能270万吨;聚酯纤维产能包括长丝644.5万吨、短纤118万吨、聚酯切片74万吨,参控股聚合产能位列全球第一。

科技赋能聚焦创新  建立高端化科技优势

恒逸石化坚持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专注聚酯化纤领域的高端产品及绿色产品的研发应用,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公司长期专注于石化化纤领域的高端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秉承绿色发展、环保发展的理念,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动力。公司关注聚酯全生命周期的循环利用,突破现有技术难关,实现聚酯高品质回收利用。公司通过自主立项和研发,制造出安全、高质化、环保的绿色聚酯产品,推出自主研发的绿色环保聚酯产品“逸泰康”,同时以生物基为原料制备高性能聚酯材料。通过推进绿色制造,能够有效降低生产中环境污染的问题,实现纺织品生命周期的绿色循环。

同时,公司成功突破抗污尼龙6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技术应用,项目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抗污尼龙产品成功入选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23/2024代表产品,并获得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并建立了纤维及织物抗污等级的快速评判方法,为抗污产品升级优化提供支撑,填补了国产抗污尼龙6产品的技术空白,对于国内化纤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公司下属的恒逸研究院致力于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学品研发,积极提升创新引领能力,并主动担起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投放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的主体责任,加速技术成果落地。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恒逸石化在科技创新上既推动关键环节的原始创新探索,又坚持需求导向的成果转化应用,致力于绿色化学及差别化高分子先进材料研发,努力成为全行业技术引领者。恒逸全球创新中心主要从事纳米技术、石化及高分子材料、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研发,将为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该中心以恒逸研究院为依托,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企业研究院等高水平研发平台优势,与浙江大学、东华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产学研平台进行深入合作。

此外,恒逸石化正在推进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及控股股东及附属企业之部分员工增持计划,其中员工持股计划初始拟筹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7 亿元,控股股东及附属企业之部分员工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合计不超过3亿元,两者合计金额高达10亿元。恒逸石化是行业内最早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之一,自2016年开始就将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一项常态化机制纳入公司激励体系,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并有力地吸引了高精尖人才的加入,通过长期发展共享机制的建立,有效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二维码